提供最准确的书画资讯

千年前中国绘画中哪些观念更胜西方现当代艺术(3)

2017-06-27 22:09栏目:兰亭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绘画暗藏着一种不自觉的“现代性”。西方现当代艺术中的很多摩登概念如“超现实”“抽象”“极简”,在中国古代画家笔下都初露端倪。甚至于,这些作品让人不禁联想起蒙克、蒙德里安、波洛克等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

  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的不少画作,俨然“超现实主义”荒凉或荒诞的梦境。比如 《观松图》 画的古松,松干满身鳞片,干枝稀疏,层层疤节,枝干挂有两片马尾松叶,这样的造型难免给人怪诞之感,松下的人置身于怪异的奇石之间,也无端生出一种压抑。人们似能从画中读出画者不安的心境以及无所依的现实情景。明末清初画家龚贤有一类山水画看上去风一吹就散,像是在画因缘聚散的世界,弥漫着无常、空寂。他的山水图册 《空谷足音》 让韦羲感叹“仿佛走进一个黑色的梦”“如此荒凉,总让我想起契里柯的 《一条街道的神秘与忧郁》”。满溢着现代感的,还有 《匡庐图》《款鹤图》 等唐寅的非典型山水——画中的山不像山,倒像放大的湖石,画者是把石头放大到山的体量,然后排列组合成山水画,有一种模型的冷漠感,却能够给人以慰藉,“原来这位古代文人画家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蒙克,一个梵高,或者一个贝克曼”。

  寻找“抽象”与“极简”,不妨看看三四百年前清初画家弘仁与石涛的笔下。弘仁常常以线性的渴笔和极简的皴法勾画出大小相间的方形山崖,极力压缩空间,同时又不忘暗示体积与空间层次,似与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不谋而合。这样的图像看似平淡,近乎“透明”,却隐含着难以言传的孤独感,亦似在体现凛然的“硬骨”。石涛的画则以墨、线、色、点交织成意味悠长的抽象画。比如他的 《山亭》,用寥寥数笔的线条画山,接近抽象,又最低限度地保留了形象符号,清冷如冰山,2017年美术展览,“万古寂寞”大概就是这个样子。韦羲说,“每一种绘画文明走到它的后期,总会出来这样的人,触摸绘画的边界。在西方,他们是蒙德里安和波洛克;在中国,他们是弘仁与石涛。”你可以不认为古代中国有抽象绘画,也不认为弘仁与石涛的绘画叫极简主义,但你也许愿意接受这个观点:中国古代画家已经懂得如何运用“抽象”“极简”画出宇宙的洪荒与万古的寂寞了。(记者 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