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准确的书画资讯

清雍正粉青釉双龙尊31日将于香港上拍(2)

2017-06-27 22:08栏目:画展

  雍正对瓷器的造型纹饰往往亲自决定选样,不计工本,使大批精品在“严苛”要求下造成。作为可能是清朝最“严苛”的政治家,这样的作风,为雍正朝御窑瓷器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

  青釉是雍正朝颜色釉中的最成功之作

  接下来说第二个关键词“粉青釉”,青釉是雍正朝颜色釉中的最成功之作。据相关资料介绍,雍正青釉有粉青釉、冬青釉和仿龙泉釉等;从色泽上看,粉青最淡,冬青稍深,豆青最重。青釉是以微量铁为呈色剂,是我国比较古老的色釉。但从工艺技术来看,要到雍正朝才算是绝对的成熟。

  马未都介绍,青瓷是中国陶瓷中最庞大的家族,商代已有原始青瓷现身,成为瓷器鼻祖。“青釉的美学追求从开始就包含了泛大众因素,青色是自然界中最为悦目的颜色,不矫揉造作,不分地域地广泛存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铁元素将原始瓷器不经意地染青。”马未都说。

  朝代更替,从“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秘色瓷,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柴窑(柴窑化神,至今不见实物,编者注),青瓷一直占据至高地位,接过北宋青瓷的班,南宋龙泉青瓷又以亮丽养眼的粉青和梅子青闪亮登场。可惜的是到了元明,青花和彩瓷的异军突起,压得青釉抬不起头。幸运的是,到了清代,皇帝再度垂青,让许多失传的技艺重现,青釉终于东山再起。

  清代的青釉是有追求的,“康雍乾三朝相比,康熙朝的豆青釉较雍、乾多,猜测原因是江山未稳,武力使用频繁,绿就要绿得透彻,不妥协不犹豫”。

  而粉青,“是一种妩媚的感觉,在青和白之间,暧昧地表达青,正是粉青的高明之处。中国工匠偶尔烧成这一品种,立刻被酸腐文人推至极限,称为粉青。”清代文人如何酸腐今天不得而知,但诚如马未都所说,“粉青雍正一朝多,显然应是雍正帝的最爱”。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这样总结:“宋元之际的龙泉梅子青和粉青,代表了我国古代青釉制作的最高水平,但在同类制品中色泽参差而不够稳定,而且废品率较大,只有到了雍正时期,同类青釉制品的色泽能基本一致,说明雍正是青釉烧制技术最成熟的时期。”

  双龙尊唐代以后消失,至雍正复现

  第三个关键词“双龙尊”,涉及的是器型问题。根据李华峰发表于《中国文物报》上的文章显示:“双龙尊,又称双龙耳瓶。其基本特征是:盘口、细长颈、罐状身,二龙口衔盘沿,尾接罐肩,呈双耳状立于瓶口两侧,故名。从出土资料看,双龙尊出现于隋代,盛行于唐代,主要流行于东都洛阳一带,其他地区很少发现,唐代以后消失。”而据业内专家叶英挺介绍,“双龙尊自唐代后消失,此可能与唐代中后期丧葬制度与习俗形式发生变化有关,至雍正官窑,双龙尊复现,雍正之后除乾隆早期尚有少量烧制外,则又销声匿迹”,因此,珍贵性不言而喻。

  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汪冲云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的程章的研究文章中指出,雍正帝自视审美眼光很高,堪称器型改造的大师,常常下令将古器型式样加以改造,并将改造要求详细提交给御窑厂。雍正仿古颜色釉瓷并不拘泥于完全单纯地仿古造型,而是擅长于将旧器型适当稍加改造,使其在视觉上更美观端庄、轻盈秀丽,但看上去仍然古朴典雅、意趣盎然。

  例如,在故宫博物院,有一个雍正朝的青釉美人肩盖瓶,“造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性感称之不恭,不用性感又乏词描述;古人对美女的审美最高标准是蜂腰猿背,此瓶即能说明此问题”,马未都曾这样品鉴。

(责编:鲁婧、董子龙)

2017年美术展览中国书画赛事网2017年书法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