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准确的书画资讯

周臣《枫林停车图》

2017-07-20 15:15栏目:资讯
TAG: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江苏苏州人。他主要活跃于成化至嘉靖年间,善画山水、人物、花鸟。他早年师从吴派先驱陈暹学习元人画风,山水上溯李成、郭熙、李唐、马远、夏圭,作品笔法严整、构图稳健。他是一名职业画家,画风接近南宋院体风格,但作品却有着浓厚的文人气息。在明代山水画从初期的浙派风格向中期的吴派画风的演变过程中,周臣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也对唐寅、仇英的绘画风格有着深刻影响。
 

 
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周臣《枫林停车图》(见上图)为绢本设色,纵114.5厘米、横60.5厘米。画家在画面左下角题款:“东村周臣。”下钤“东村”“舜卿”朱文印。此作以秋游、山行为表现题材。画家根据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一作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意创作此作。在画法上,画家吸收了李唐、马远的风格。画面中,远景山峦连绵起伏,以渲染和大笔淡墨的方式表现轮廓,营造出一种光影朦胧之感。山下的枫林若隐若现,河流对岸的近景以高峻而狭窄的山形构成,几乎与画缘同高。最高和体量最大的岩石都集中在画面的左侧。画家借助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区分来呈现岩块的体积感,并以留白和代表沟壑的墨笔来表现被风雨侵蚀后的石面肌理。画面上方的危崖、峰峦显得瑰丽、奇诡,岩石间有瀑布飞流直下。山石以斧劈皴描绘而成,垂直和倾斜的锋利笔墨在动态的构图中形成了强劲的节奏感。近处的山峰和画面右下方的山石均先用浓墨勾勒出不规则的形状,然后用淡墨皴擦、渲染,以平衡整个画面从左至右的倾斜感。画中焦点共有两处:一是停车的众人,二是右侧的一株巨大的枫树。出行的主仆六人着唐代衣冠,驻足赏景。车中老者倚车抚须,凝神远眺,似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枫树笔法工整细腻,设色较为浓艳。画家对人物的造型把握准确,使其神态各异。画面整体气势宏大、意境深远、用笔挺劲、线条流畅,所用技法均严谨、精湛,展现出画家高超的造型能力。

中国古代以诗词为题材的绘画,将文学语言转化成绘画语言,通过描绘名句中的景色表达诗词的意境和哲理,在画面中拓展文学的内涵。杜牧在《山行》一诗中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到具有自然之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与景紧密融合。而周臣在创作《枫林停车图》时则更多地依赖卓越的绘画技巧,把整首诗中的诸多要素融入连贯的描绘中,从而引发诗意的共鸣。从画中,观者体验到的不是行旅行走山路的艰难,而是由眼前“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自然唤起的强烈的审美感受。秋天的傍晚,在夕阳的映照下,满树的枫叶红似火,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相互辉映,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艳丽。观《枫林停车图》,再诵读杜牧诗句,在产生共鸣体验的一刹那,晚秋红枫似乎也成为了我们真实观看到的景致。在诗意画的创作过程中,诗词文本为绘画表现提供了情节和形象,同时也使图像受到了诗文内容的制约。在处理这一“制约”和艺术想象力之间的关系上,周臣运用了类似“意译”的表现手法,舍弃了原诗中的白云、人家等表现要素,直接着眼于全诗的核心,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同时还创造性地增加了瀑布、河流等景象,突出杜牧原诗的精神内核,为绘画创作的内力和需要有效地进行“变译”,使诗画的转化有了更加自由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