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准确的书画资讯

2017年书法展览方介堪的刀笔风采:我书意造本无法

2017-06-28 02:18栏目:学者

原标题:方介堪的刀笔风采

2017年书法展览方介堪的刀笔风采:我书意造本无法

方介堪

方介堪(公元1901—1987年)名岩,字介堪,后以字行。方家世居浙江省泰顺县,祖父方养卿为进府学读书,始著籍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其父方冠英精擅书法,有名于时。方家因经商失利,家道中落。方介堪幼年进私塾启蒙,15岁入鼎源钱庄当学徒。方介堪生来性近翰墨,少年时即跟随父亲写字刻印。方介堪学习篆刻先从浙派入手。经五六年独自摸索,刀下居然已具苍老之趣,开始在温州初露头角。那时温州篆刻首推叶鸿翰和谢磊明。叶鸿翰以刻印为业,印风取浙派方硬剥蚀的一路。谢磊明业余操刀,宗徐三庚,印风婀娜姿媚。谢磊明经营实业,家资丰盈,收藏历代碑帖印谱颇多。他见方介堪年轻好学,就招其为弟子。方介堪白天仍在裱画店里刻印谋生,晚上则到谢磊明家整理藏品。光阴如梭,不知不觉方介堪在谢家度过了5年。这5年中方介堪眼界大开,先由谢磊明指导研习徐三庚,后来又转习吴让之和汉印。这期间,方介堪代谢磊明刻了数千方闲章,篆法刀法章法练得滚瓜烂熟。方介堪亦在协助谢磊明整理历代碑帖和收藏品的过程中得以广览印谱,艺识大进。这为他后来的发展和成就一番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方介堪很善于交朋友,少年时在温州结识了志趣相投的马孟容、马公愚兄弟,后来又认识了戴家祥……戴家祥自幼爱好金石,1918年自瑞安来温州求学,遇见了在五马街设摊刻字的方介堪。他见到方介堪的刀笔功夫甚为钦佩,由此经常往来,相互切磋。因两人都是家中的独子,进而订了金兰之交。戴家祥认为凭方介堪的金石水平应该提高润格,并于1922年在翰墨轩拟订润例,抄录后发往各地的大书店、裱画店、纸店、扇庄等。此润例一出,外地来件果然不断,本地求刻者亦不绝。方介堪借此提高了名声,扩大了影响。1923年4月,山东刘茝林在济南见到戴家祥抄写的润例及方介堪的印作,他极为欣赏,致函翰墨轩,以三倍的润例前后求刻印章逾一百方。

方介堪还得到另一位温州籍耆老吕渭英的赏识。吕渭英字永年,号文起,世居温州城区通道桥。他15岁中秀才,光绪乙酉年(公元1885年)中举人,后两试进士不第,留北京师从瑞安黄体芳。甲午年(公元1894年),他以候选知县身份委派福建,先后任惠安、闽县、浦城等县知县。因政绩卓著,他被破格提升为福防同知。他在洋务方面也显示出游刃有余的才能,得到上级赞赏,升为福州知府,后官至道台,故有维新派实干家之称。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吕渭英感到清廷日渐腐败,遂萌生退意,后辞官回温州投身实业,任商会总理,相当于现在的商会会长。吕渭英晚年热衷地方公益事业,对文教卫事业尤为关心,参与创办温州中学与瓯海医院,为籀园图书馆捐书3000余册等。吕渭英于1927年病逝于温州,享年72岁。就在他去世前的1926年,因公去上海时带方介堪同行,为后学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在事隔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看来,方介堪是十分幸运的。

到上海后,吕渭英将其介绍给自己的同科举人——著名的金石书画家赵叔孺。第一次到赵府拜访,赵叔孺即对方介堪篆刻技艺的娴熟惊叹不已。赵叔孺当时在上海颇负盛名,就将方介堪列为弟子。相处一段时间后,赵叔孺很满意方介堪言行举止得体,中国书画赛事网,觉得大有培养前途,于是将他推荐给西泠印社。由于为人牢靠,方介堪不久担任了该社木版部主任。又由于印风相近,方介堪兼任了赵叔孺的代刀人,经常替老师镌刻数量众多的印章以备客户索求。待熟悉了环境,方介堪又去拜谒吴昌硕。吴昌硕认真看了他的印作后,当着众多书画名家和弟子的面说,他50岁以后才走吴让之篆刻的路子,到现在还没有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而方介堪还不到30岁,已经比他刻得好得多了。此后,吴昌硕又在不同场合称赞方介堪“才资高远,后生可畏”。

大师出自真诚的赞赏震撼艺坛。刘海粟闻讯,即礼聘方介堪为上海美专金石教授。

出任上海美专教授,这成为方介堪篆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的印风开始变化,从过去师法浙派、徐三庚、吴让之一路,开始转向专攻秦汉古玺,并在文字上狠下功夫,协助赵叔孺钩摹了印章文字《古印文字韵林》。此后数年,方介堪沉潜于古玺和秦汉印章的学习、整理和研究,钩摹了先秦两汉玉印,编成《古玉印汇》,并开始编纂《玺印文综》。通过编纂这些工具书,方介堪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印章文化的理解,对鉴定历代印章和印章文字的断代与分类具备了深厚的功力。当时方介堪的篆刻已蜚声沪上,定居与寄居于上海的书画名家纷纷求刻,他由此创作了大量印章,尤其以鸟虫篆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