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准确的书画资讯

2017年书画展览《清明上河图》里响起开封话

2017-06-28 02:30栏目:画展

原标题:《清明上河图》里响起开封话

2017年书画展览《清明上河图》里响起开封话

2017年书画展览《清明上河图》里响起开封话

  当一幅8米宽、2米高的《清明上河图》在你眼前缓缓打开,你不仅能看到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北宋都城熙熙攘攘的市井万象,还能听到用当时标准的“官话”——河南话吆喝的叫卖声、喝酒聊天声;忽而画风一转,你又来到了南唐名臣韩熙载的府上,亲历主人大宴宾客、观舞赏乐的热闹场面……

  这可不是穿越剧。带给你如此身临其境视听享受的是北京工业大学师生研发的“古画互动展示平台”。该平台通过一系列精密算法,加入声音、真人舞蹈等互动体验元素,让经典古画“动”起来。如今这套平台已经在故宫端门城楼上的“数字展厅”中亮相,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

  用现代科技“唤醒”古画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马伟——一位80后美女,是这个互动平台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来北工大之前,她在北京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从事智能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按理来说,她的研究领域与古画、文物这些“文化人的活儿”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读书期间,一次参与“龙门石窟的数字展示”项目的机会,为她打开了古典艺术世界的大门。2009年,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马伟有幸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到故宫博物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三方合作的古画展示项目中,“穿越千年品味历史,体味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艺术审美,感觉自己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她对记者说。

  2012年,马伟加入北工大计算机学院。除了积极投入本科生教学以外,她还从事计算机视觉、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作为负责人,她还承担了一项名为“中国传统画数字展示算法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她所从事的研究也在行业内逐渐有了知名度。

  2014年,故宫博物院找到了马伟,希望能通过多屏投影仪拼接等数字技术,让故宫里珍藏的古画“活起来”。作为国家顶尖的博物院,故宫保存了大量的国宝级文物,单单以古画为例,就有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知名画作。尤其是《清明上河图》更为民众所熟悉,2015年9月故宫时隔10年将《清明上河图》向公众亮相,一天就吸引了超过8000人排队参观。

  马伟接下了这项任务。现在回想起来,她说当时就是觉得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让民众可以身临其境、原汁原味地感受国宝珍品的艺术水准,体味千年前古城的风土人情、居家生活,特别有意义。加上有清华美术学院的老师们实施设计,有故宫博物院的全方位支持,她有信心完成好这项任务。

  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领下了任务,马伟带着学生们一起开始全力攻坚克难。原汁原味、身临其境,这样的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故宫先后推荐了《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两件经典作品,前者反映的是朝廷重臣的居家生活,后者则体现了大国都城的市井气息,一个精细而雅致,一个朴素但又丰富。要真实再现,其中一大难点就是整个系统的数据量。

  马伟说,以《清明上河图》为例,经过扫描成电子版后,整件作品设置了50个可供参观者放大细节进行品味的信息点,这样一个信息点就需要800张图,每张图的数据量是5MB。这样一来,50个信息点就需要200G的数据量。加上背景音乐、解说等,整个《清明上河图》的互动展示,一共需要大约300G的数据量,“这么大的数据,要流畅运行,对系统的算法绝对是巨大的考验。”另外,为了让《清明上河图》在互动展示中能够原汁原味展现当时北宋都城开封的市井风貌,马伟他们还加入了商户叫卖、路人交流的环境音,“都用的是河南开封话。”

  至于《韩熙载夜宴图》,画面环境挪到了室内,信息点无疑少了许多,但要解决的问题依然不少。如何用最有效的元素体现出一个重臣家庭大宴宾客的氛围,把饮酒、赏乐、观舞等环境表达出来?素材方找来了著名的古典乐舞剧团“汉唐乐府”,录下了她们模仿南唐时期翩翩而起的舞蹈。马伟他们要做的就是把古舞流畅地融合进电子版的画作中。

  从2014年一直到2016年,一共有三届学生跟着马伟一起攻坚克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熬夜是家常便饭。有学生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项目组的同学们在校外做调试工作, 由于当时时间有限,加上调试现场硬件条件不足,只能将投影仪当作显示器使用,同学们面对着超大屏幕调试程序,事后大家开玩笑称这是有史以来写代码面对过的最大的显示器。

  三维场景展示“古朝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