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准确的书画资讯

中国书法赛事网珐琅彩瓷经过长达近30年试烧才成功

2017-06-28 02:47栏目:兰亭

原标题:珐琅彩瓷经过长达近30年试烧才成功

中国书法赛事网珐琅彩瓷经过长达近30年试烧才成功

■12世纪“基督王”(利摩日珐琅)

中国书法赛事网珐琅彩瓷经过长达近30年试烧才成功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双龙捧寿夔耳方觚(一对)

中国书法赛事网珐琅彩瓷经过长达近30年试烧才成功

■鹰臂钏17王朝斐济女王墓发现图

中国书法赛事网珐琅彩瓷经过长达近30年试烧才成功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乾隆时期的粗制滥造使画珐琅日趋衰落

掐丝珐琅将是未来有待挖掘的潜力股

康熙时期借鉴西方铜胎工艺,具有强烈装饰画特征

“宝瓶如花放光采,全凭巧手把花栽……”这是古代民间传说中,描写珐琅的诗句。珐琅的光彩虽然在时间上并不长,但其珍贵程度却是其他器物难以比拟的,不管是珐琅彩瓷还是掐丝珐琅,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更重要的是,前后吸引了明清几代皇帝亲自参与督办,可见其珍贵之地位。

相传釉料最早发现于陶器之上

最早珐琅首饰发现于斐济女王棺木

据资料显示,珐琅作为釉料,埃及人可能是最早的珐琅制作者。相传釉料最早发现于陶器之上,由于陶工的失误,将苏打涂抹在了陶器上烧制,加热完成后发现陶器上呈现出玻璃结晶状的物质,从此智慧的埃及人将此方法加以利用,经过漫长的探索,发明了玻璃与釉料。古埃及艺术将金色与彩色相互联系,渴求两者之间相互契合,并且古埃及人认为“侧面”是展示人的最好表达方法,所以埃及艺术具有极强的平面装饰特点。资料可查最早的珐琅首饰发现于斐济女王的棺木中——鹰形臂钏。

中世纪的拜占庭艺术不仅承袭了古罗马优秀的金工传统,而且其金工技艺在欧洲古代金属技艺中也是最为出类拔萃的,拜占庭金匠的技艺无人能及,用金线在玻璃板上隔成格子,倒入珐琅,煅烧玻璃制止其与金子融为一体,再打磨擦亮使之像镜面一样光滑。

张夫也在《外国工艺美术史》中将拜占庭珐琅分为浮雕式和色彩式两种,“浮雕式是有浮雕和镶嵌效果的‘掐丝珐琅’”;而色彩式是在“设计好的图形上涂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质色粉,再烧制磨光而成,西方称此为珐琅。”

明代有大量的进口珐琅彩料

“景泰蓝”因明代发展而得名

相关研究显示,明朝频繁的海外贸易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珐琅艺术的发展。掐丝珐琅的金色与彩色构筑的灿烂效果,极大地满足了统治者的喜好。自明代起,珐琅艺术进入高潮,作品繁多,丰富而有创意。

据资料显示,由于当时的珐琅工艺由宫廷垄断,不管制作多少,全归皇宫所有。所以,人们就管它叫“宫庭艺术”。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珐琅器物多为礼器与精巧的皇家用品。

到了明朝代宗朱祁钰时候,他特别喜欢这种珐琅工艺品,因此,传旨大量制作,工艺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由于当时正是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产品又大多以孔雀蓝色为主,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工艺品叫作景泰蓝。这个称呼后来就一直延续至今。

据有关研究发现,珐琅工艺在明清朝得以大发展,究其原因:首先,明代有大量的进口珐琅彩料,以珐琅彩绘制各种实物也大量进口,绘制珐琅的工艺也不断引进,为明代工匠仿制珐琅彩提供了可能。再结合中国当时的情况,经过青铜时代,铸铜技术已较为成熟,这就为铜胎掐丝珐琅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制瓷业历史则更为悠久,这也为画珐琅提供了人力基础。

为研发瓷胎珐琅彩

康熙邀请最优秀的外国艺人进清宫

珐琅彩瓷器于清朝康熙晚期创烧成功。康熙皇帝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科学,大量外国的艺术珍品得以进入中国,康熙皇帝立即被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的珐琅器所深深吸引,它与康熙皇帝所推崇的富贵华丽、清新博大的皇家装饰效果相吻合,而且比当时宫廷中使用的斗彩、五彩瓷器更具表现力。因此,康熙皇帝遂命宫中巧匠尝试烧制,并试图将其移植到他钟爱的瓷器上。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撰文认为,清朝第一代画珐琅匠师可能是由掐丝珐琅、料器、彩绘瓷等工匠们转业来的。运用烧制掐丝珐琅、料器或粉协瓷器的经验,用本国珐琅原料创制成功了中国画珐琅。

由于珐琅彩瓷借鉴铜胎画珐琅的工艺技法,在瓷胎上用各种不同的珐琅彩釉进行绘制,与施彩于铜胎上相差甚远。在瓷胎上绘制珐琅彩难度极大,装窑后也难以掌握烧成时间,以至于珐琅彩瓷的研制工作进展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