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准确的书画资讯

2017年书画展览余秋雨:用当代翰墨点燃历史灰烬深处的温度

2017-06-28 02:37栏目:绘画

原标题:【雅昌专稿】余秋雨:用当代翰墨点燃历史灰烬深处的温度

2017年书画展览余秋雨:用当代翰墨点燃历史灰烬深处的温度

2017年书画展览余秋雨:用当代翰墨点燃历史灰烬深处的温度

  5月25日,“余秋雨翰墨展”将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翰墨”展览,这一概念,除书法的含义外,还包括了文章和著作。这也符合余秋雨先生文化学者的身份,书写、美文、历史研究等方面的成果,书画家百科,将以“翰墨”和朗诵的形式呈现,既展出余秋雨为很多名胜以古文书写的碑文,又会展示他用现代美文翻译的《离骚》、《逍遥游》等名篇,对于这种方式,余秋雨把自己比喻成“桥梁”,将古典和现代美学、不同的美学表达方式连接起来,用自己的体温触碰“历史灰烬深处的温度”。

  雅昌艺术网:余秋雨老师,您做这样一次“翰墨展”的缘起是什么?

  余秋雨:缘起与一般书法展示完全不同,在二十几年前中国到处都在恢复古迹,想要寻找自己的根,每个古迹的恢复都要立碑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老百姓比较相信我的论述高度,还比较相信我当时的某一种历史感悟,碑文和碑书同出于一人之手在古代居多,但是在近现代不多了,能写碑文的人一般不太在乎毛笔字,那么写书法的人往往不会在碑文、在历史思考上动很多脑筋,往往就分家了,我就创造了一个古典文化和现代思维能够融合在一起的一个特例,于是就写了很多碑文。

  碑文本身是这次翰墨展的一个起点,我把一个文学感悟和历史感悟加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碑文,而这个碑文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我的一个作品。所有的朋友都鼓动我说应该做一个展览,中国很少有这样的碑文值得看,碑文的书法是你自己写的,你的生命就和它融在一起了,贾平凹先生就非常的赞赏我的法门寺碑,莫言先生来的祝贺里他希望变成翰墨展,因为翰墨两个字不仅仅是书法,翰墨里还包括文字、文章、句子,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内容和形式的组合体。

  无论是炎帝之碑,还是法门寺碑都是中国的学问之处,为什么不集中在大城市里给大家看一看呢?这个连贯成一个中国历史长河是这样开始的,这样也是让中国的书法艺术又恢复到了一种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境界,还包括典雅的书法形式和纯粹的现代思维的统一,内容其实是现代思维,不是古人的思维,比如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性,诗歌对中国的重要性都是现代思维,法门寺的思维肯定是现代思维,现代思维却用文言文写出来,最后又用书法表现出来,这个就是现代和古典的组合方式,书法内涵和形态的组合方式,这几重组合使我们觉得书法展就比较重要了。

2017年书画展览余秋雨:用当代翰墨点燃历史灰烬深处的温度

2017年书画展览余秋雨:用当代翰墨点燃历史灰烬深处的温度

  另外,由此启发了一个突破性的想法,既然古典的形式能够传达现代的思维,把屈原、庄子、苏东坡古代的文笔变成一种现代的美文,这又是一种穿越。我觉得我应该尝试做这件事,因为有几个条件,本身我是一个学者,对《离骚》、《逍遥游》的考证比一般散文家的学术功力要好,同时我又是一个散文作家,比考古学家的文笔美一点,所以我把它翻译成有学术功力的现代美文。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在纪念几千年前的一个诗人,这个纪念是一种陌生的纪念,什么叫陌生的纪念呢?划龙舟的人都读不懂《离骚》,有没有可能用我的努力把陌生变得亲切呢?在这个翰墨展中把我的现代文的《离骚》和《离骚》原文同时展出,原文是我用行书写出来的,这一点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组合。

  当代文人有可能在生命力上呈现出一种长江大河一般的气势,裹卷着古代的诗,又裹卷着现代的美文,这是翰墨展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又和书法没关,我非常强调翻译,所以在《离骚》的书法前有现代演员朗诵我的现代美文的《离骚》,不仅演员,小孩子也在朗诵,外国人也在朗诵,这就很有意思,这是《离骚》跨时代的伟大,跨国界的伟大,我只是做了桥梁把古文和现代的书法、现代美文组合在一起,这是翰墨展的第二个亮点,文化其实不是分割的,文化是相通的,文化是一个生态共同体。有人说白话文以后中国文化断了,这次翰墨展就是想告诉大家白话文以后中国的文化没断,白话文可以把古代的东西说得更美,有人说简体字以后中国文化断了,那更搞错了,我的翻译读简体字,那么书法是简体字,文化可以完全融合在一起。

2017年书画展览余秋雨:用当代翰墨点燃历史灰烬深处的温度

  千佛崖